7日,以“新时代的全球并购及产业链价值再造”为主题的SAIF·高金金课堂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开讲,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会计学教授陈欣、矽亚投资CEO张兰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李轶梵等并购专家热议全球并购。
“全球500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在主题演讲环节,张兰丁开篇点明了并购的重要性。在张兰丁看来,全球已经发生了6次并购浪潮,现在已经开启的中资国际并购潮不可阻挡,但在全球主要国家对外投资政策不断变化的趋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对外并购形势将更加复杂。
资料显示,自2016年起,中资国际并购掀起井喷之势,但在内外部因素的合力影响下,中资国际并购在2017年开始趋于理性和平淡。矽亚投资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外并购交易总规模达到6710亿美元,同比下降11%;交易数量9839起,同比下降14%。
李轶梵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境并购的趋势是不可逆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产业链需要升级,并购就是一个快速获取技术的手段;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企业的积累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有能力、有资本做跨境并购。
那么在趋势不可逆的情况下,除了更加复杂的国际并购环境,中企海外并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雪松控股集团投行部总经理、雪松控股上海股权投资公司总经理陈吉介绍,与国内并购往往设置对赌条款不同,国外公司更看重被收购后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希望收购方将其做成“百年老店”。陈吉认为在欧洲、东南亚,中国公司具有更多的并购机会,非洲也存在很多的资源类并购项目。
并购只是开始,比并购更重要的是整合。在当天的圆桌环节,多位嘉宾着重强调了并购后整合的重要性。高金并购重组会长、泽海集团董事长王建郡就用亲身的实践生动的说明了文化在整合中的重要性:王建郡在美国购买过一个三线的家电品牌,因为公司的贪腐文化基因,尽管这个家电品牌在并购后次年做到了全美电子十强,但并购最终却以失败告终,王建郡只好将51%股权再度卖出。但相反地,他在欧洲购买的一个在线游戏电商平台虽然连续三年业绩都不达标,但在一个强有力的整合团队推动下,三年后公司的业绩却越来越好。
王建郡强调,并购只是一种产业发展和转型的手段,要根本性地解决中国产业机构问题,还需要政府更加注重产业,下大力气投入进行产业培育。陈欣则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显示,中国政府具有强大的自我改革和完善能力,随着更多政策的出台,预计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公司上市辅导>>资产评估>>并购重组尽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