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马晓华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救命药”降价的春天正日益迫近,并越来越成为事实。
自今年5月1日起,针对进口抗癌药,包括零关税、减税、政府集中谈价采购、医保准入谈判等在内的一整套政策组合拳将陆续打出,以进一步减轻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的治病成本,化解民生痛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称“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4月2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5月1日起我国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
此外,将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和采购,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切实降低百姓抗癌药品费用负担。
同时,财政部联合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抗癌药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自5月1日起,对进口抗癌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事实上,在这次进口药物降价中,将有惠及103种抗癌药品制剂、51种抗癌药品原料药,但是更快能够让患者受益的便是103种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为了能够让中国患者获得更多优惠,各部门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行动,进口抗癌药物正式进入降价模式:先减税,再进医保。
减税只是第一步
“这次降低进口抗肿瘤药物的关税和增值税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举措,把健康中国战略落到了实处,患者、国家各个相关部门和企业都是支持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部的一位专家说。
目前,很多进口药为原研药物,在其研发过程中,耗时10年和投资10亿美元是最基本的投入,这个成本决定了其药价不菲。这些药品在进入中国时有进口关税,进口药的普通关税为30%,由于大多数进口药物的原研国家为WTO成员,适用于最优惠税率即2%~4%。这些药品进入中国后还有一个销售进口药的增值税17%。
据了解,对于药品,美国是免增值税的,欧洲平均药物增值税率为8.8%左右,而中国对药品的增值税几乎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再加上中国药品流通过程中,从入关、审批通关,经过多道经销商,等药到患者手中时,药价就涨上去了。
据行业知名机构IMS统计,2012~2016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由603亿元增长至1109亿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可达1447亿元。2017年全球前20位肿瘤药中还有8个药品尚未在我国上市,进口零税率将加速这些药品进入中国市场。
“降税肯定有好处,但是作用有限。通过降关税和增值税来降药价,降得可能不会太多,也不会影响进口药的供应和到中国的时间,还需要通过其他组合拳来惠及患者。”药智网创始人李天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举例说,一种100元的药,医院吃掉30元,成本25元,税费17元,物流配送5元,经销商5元,药虫子(个人代理商)3元,销售费用10元,招标等政府事务摊销5元,药厂利润几乎为零。
但是,临床的需求不会因为价格而变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癌症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双升”态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其中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在癌症高峰之际,大部分抗癌药价格昂贵,癌症患者用药可选择性不高、费用负担偏重,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改革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所以,进口抗癌药物降价成为一大民生工程。为了彻底能够把进口抗癌药的价格降下来,有关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政策配套。降税,只是第一步。
进入医保:以量换价
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包括降关税、加快创新药进口上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质量监管等综合措施,从多环节、多渠道降低抗癌药品费用。
“在降低税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集中采购、医保支付、合理用药、研发创新等联动措施,完善抗癌药品供应保障政策,制订了一系列工作措施。既有近期措施,也有长期考虑,陆续推动落地,形成协同作用,有利于坚持以药品临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深化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完善抗癌药品供应保障,有利于减轻癌症患者药费负担、放大政策惠民效果。”曾益新表示。
其实,为让群众用上质量更高、价格较低的药品,按照国务院部署,2016年以来,原国家卫计委、人社部针对部分专利、独家药品,分别组织开展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
为了降低抗癌药物的价格,国家之前启动了国家药品谈判制度。2016年以来,原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分别组织开展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39个谈判品种平均降价50%以上。其中包括17个抗癌药品,如治疗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从1个疗程2.45万元降至7600元,降幅达70%;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硼替佐米(万珂)从1.36万元/支降至6116元/支,降幅55%。这些药品已经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各地均已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采购。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18日,两批谈判的17种抗癌药品因降价节约资金41.7亿元,加上纳入医保目录后报销的部分,共为患者减轻药费负担62.4亿元。
“医保药物不分进口和国产,只要药品通用名进去医保,这个药就算进入医保了。进入医保是国内外厂商梦寐以求的。对厂商有利,对老百姓有利,不过医保压力会增大。总体来说,会选择疗效确切、价格还可以承受的药品进入医保,这种选择方式,对创新药不利,因为创新药价格比较高。”李天泉表示。
进入医保不仅会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同时也给进口企业带来了薄利多销的好处。
“销量的决定因素很多,产品竞争力、市场状况、准入和医保支持力度都有关系,医保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上述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部的专家表示。
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在4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纳入医保目录有严格的程序,并且由于基金承受能力等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市场上的产品都纳入药品目录,我们主要考虑一个基金总量的平衡,临床的需要以及价值的导向。人社部已经按照国家的部署进行了专项部署,在研究启动相关工作,其次年内会给社会一个结果。当然,也要统筹考虑,不可能市场上所有的品种都会纳入目录。”
对于国家药物谈判工作,陈金甫表示,依然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要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以价格创新为激励,目标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其次是通过专家评审,企业协商谈判,在准入上体现市场竞争、合规合法,在价格上体现双方的利益平衡,真正把价格降下来,以量换价。
据陈金甫介绍,目前医保基金有一定承受能力,但长期看也存在压力,我们要更大范围、逐步提高医保的用药水平,尤其是放开一些价值高的、临床急需的药品,确实需要通过谈判降价等手段,这是有进一步作为空间的。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进入目录以后必然对企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企业对价格也应该体现巨大的诚意,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患者既用得上药,又用得起药,医保基金也能够承受。”陈金甫表示。
>>最新税法>>税法解读>>中国财税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