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办公室
多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始终坚持优先重点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调整优化布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011年—2016年,盟本级安排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师资培训、蒙语授课学前和高中助学资金9129万元。其中,安排民族教育专项引导资金和民族特色学校建设资金1590万元,民族教育比重较大的旗县市(区)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2015年起,全盟所有民族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了50%,每年新增民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200多万元,其中盟本级投入800万元。2015年—2016年,盟旗两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教育经费,用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对民族教育给予重点倾斜。
二是健全助学政策体系。锡林郭勒盟是全区率先开展助学工作的盟市,助学政策率先从蒙语授课学生开始实施。2010年,全盟实现蒙语授课学前到高中阶段十五年免费教育。蒙语授课学前教育实现“两免一补”,即免保育费、管理费和补助幼儿在园伙食费每人每年1000元。义务教育实现“三免三补”,即免学杂费、书费、作业本费和补助寄宿生寄宿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学习用品费。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三免一补”,即免学费、书费、住宿费和补助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在此基础上对所有蒙语授课高中阶段学生每生每年补助民族助学金1000元。高等教育方面,从2007年开始对考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生态移民子女实验班”的学生每生每年补助学费2000元;2008年开始对考入全日制本、专科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一次性入学补助,本科生1000元、专科生800元;2011年开始对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禁牧区牧民子女每生每年补助6000元,并对未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且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施免学费、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且每生每年补助1500元。严格落实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升入普通高校本科一次性资助4万元、专科一次性资助3万元的政策。
三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农村牧区“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项目,2011年—2016年全盟民族学校累计投入资金12.7亿元,占全盟改善办学条件投入的38.1%。目前,锡林郭勒盟已形成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布局结构合理的民族教育体系。全盟所有民族中小学实现了楼房化,民族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以及校园网络、电化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配备条件均处于当地同级同类学校的领先水平。按照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锡林郭勒盟较早启动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目前全盟36所民族中小学达标率100%,高于全盟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同时,针对高寒地区自然条件不利于户外体育运动的实际,切实加大封闭式体育场馆和风雨操场的建设力度,36所民族中小学均建有体育场馆或风雨操场,高于全盟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